电动汽车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及其策略
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7-14 08:31:52系统。硬件采用DC/DC正激变换电路实现功率的转换,同时以单片利为智能控制核心,并利用DS18B20采集电池温度。软件上根据蓄电池快充原理,提出一种分阶段定电流和正负脉冲相结合的新型充电控制。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各功能模块设计,以及利用数字PI算法实现分阶段电流恒定。实验证明,采用新型控制
随着石油能源不断消耗,电动汽车以其节能环保特性被世界各国研究和推广。然而动力电池一直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阀控免维护铅酸蓄电池(VRLA)凭借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电压稳定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设备。但若蓄电池不正确使用,其寿命会快速缩短。经研究之后发现,充电过程对电池使用寿命影响最大,放电过程影响相对较小。因此充电系统,对蓄电池的寿命起决定性影响。
传统的充电方法是通过加大充电电流,达到快速充电的目的。但大电流充电必然会导致蓄电池过流、过温、极板极化等现象,严重影响蓄电池寿命。若以小电流慢充,虽然对蓄电池寿命产生影响较小,但充电时间会相对延长。为解决充电时间与电池寿命的矛盾问题,通过对蓄电池充电过程内部化学特性的了解,提出一种新的充电控制策略,实现蓄电池高效、快速、无损害充电。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马斯以最低析气率为前提,提出蓄电池能够接受的最大充电电流和可以接受的充电电流曲线,其方程为
式中,i为任意时刻t时的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I0为最大可接受充电电流;a为衰减率常数,也称为充电可接受比。
1972年,马斯又在第二届电动汽车大会上提出了著名的马斯三定律,奠定了快充的基础。
第一定律:一个蓄电池以任何给定电流放电,它的充电接受率a和放电容量C的平方根成反比,即
第二定律: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深度,一个蓄电池的充电接受率a和放电电流Id的对数成线为放电量常数,视放电深度而定;k为放电常数。
第三定律:一个蓄电池经几种放电率放电,其充电接受电流是各个放电率下接受电流之和。即
马斯三定律表明,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接近蓄电池可接受充电电流曲线时,适时的停止充电,并在停止过程中加入放电脉冲,可以消除极化现象,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从而大幅提高充电速度,对蓄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不造成影响。
铅酸蓄电池为对象,设计的充电控制策略,将充电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大电流恒流、正负脉冲快充、恒压补足充电,如图1所示。该蓄电池标称电压为12 V,充满电时端电压约为14.7 V,放完电时端电压约为10.8 V,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温度若达到45℃,蓄电池极化现象严重、极板活性物质开始脱落。本文引用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