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十五个生产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简介
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12-04 10:56:53中煤平朔矿区是国家确立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其中,安太堡露天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第一个中外合作项目,被誉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建矿伊始就担负着打造“绿色”样本、改变中国煤炭企业“黑色”形象的重任。中煤平朔矿区坚持“边开采、边修复”,注重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统筹规划、科学实施,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科技引领、技术创新,与相关院校长期合作,吸纳国际先进的生态修复理念。矿区已形成“采—运—排—复”一体化生产与修复模式,已重建4667公顷比原地貌结构更合理、功能更高效的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获得了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等多项奖励和荣誉,为我国特大型煤矿区服务于国家“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提供了黄土高原大型露天煤矿“边开采、边修复”的矿山生态修复“平朔模式”。
黑岱沟露天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煤田中部,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组织建设与管理的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也是国家“八五”“九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地处蒙、晋、陕三省(区)交界地带,这里生态本底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植被覆盖率不足25%。矿区大规模开发煤炭资源在助力地方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同时,也对原生地形地貌和植被作物产生扰动或破坏。黑岱沟露天煤矿认真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探索形成了低成本、高水平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主要做法包括:协同推进煤炭开采与生态保护,实现采复一体化;全面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资源产业化;着力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打造矿区绿色工业旅游新高地。矿区已累计完成修复面积为6567公顷,建成8个生态功能区,植被覆盖率提高至80%以上,土地复垦率达到100%,推动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协同发展。黑岱沟露天煤矿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矿山公园”等“国字号”品牌,提供了西北生态脆弱区矿山生态修复的“中国样板”。
大孤山铁矿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生产的铁矿山,是国内较为典型的深凹露天铁矿,为亚洲最深露天铁矿。经历百年开采,大孤山铁矿在为鞍钢发展和国家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也出现了地质灾害隐患多、生态破坏严重、固废堆存量大等诸多问题。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之路,协同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修复,将大孤山铁矿排岩场打造成为集团生态园,展现了再造秀美矿山的示范。经过20多年的持续探索,形成了采场复垦修复及时化、矿区建设绿色化、生态破坏风险最小化、废水利用共享化等特色的生态修复治理模式。被授予“鞍山市中小学研学基地”等,实践成果多次得到中央级新闻媒体报道推广,在生态、社会、经济和双碳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生态修复成果被外交部作为“中国过去10年变化”的5个典型案例之一对外发布。
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青山石矿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建材类民营矿山企业,作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在近30年的矿山开发中,始终贯彻“保护优先、绿色开采”的理念,通过构建矿地全生命周期规划利用机制、源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过程减少废物排放、后期提高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水平等创新性举措,开拓了资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开发利用的新路径,“变坑为园”“变废为宝”“变绿为金”,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是非公有制企业践行“两山”理念的范例。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华东地区规模较大的井工开采类煤矿企业。近15年来,淮南矿区累计投入184亿元,针对采煤沉陷区下沉深度大、沉陷范围广、积水占比高等特点,按照“三色图管理”“三规合一谋划”“三区差异治理”的总体思路,坚持政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一体推进治理模式、工艺和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开采与沉陷防治同步、综合治理与合理规划利用相结合,打造了春申湖、凤栖湖等6个生态公园,复垦土地近6667公顷,累计建成装机60万千瓦水面光伏发电项目,蹚出一条符合淮南矿区实际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中华环境友好型煤炭企业等荣誉称号,是煤粮复合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与复合利用的范例。
福建古田天宝矿业有限公司是福建省顶级规模的金属矿民营矿业集团。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产资源规划、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全过程,坚持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协同共赢。在西朝钼矿的生产的全部过程中,采用嗣后充填采矿法、选矿抛废等先进的技术工艺,大幅度的增加了采出矿量、减少了地表尾矿堆存量,减轻了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缩减了采空区,提升了采区作业安全系数,实现了废石100%资源化利用、废水95%以上循环利用,及时开展过程治理和整体修复,矿山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通过采矿助力经济发展,修复青山绿色容颜,对金属矿井工开采的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具有示范作用。
江西省铅山县永平铜矿开采历史悠远长久,是一座大型露井联采的铜矿。针对铜矿开采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地灾频发等明显问题,按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循环利用、分类施策原则,在地下开采采用尾砂充填采矿法,降低地表塌陷风险,减少尾矿堆存占地及生态破坏;排土场采取平整场地、稳固边坡、完善排水系统、综合改良土壤、构建立体防渗屏障、合理搭配植被种植等措施,有效控制排土场潜在污染风险;尾矿库尾砂堆积子坝形成后,及时将其恢复为草地,区域整体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明显提升,是协同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露天与井工整体修复的示范。
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山东省邱集煤矿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重点煤矿,所在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邱集煤矿深入贯彻“两山”理念,研发和实施“引黄河泥沙充填治理采煤塌陷地”技术工艺,实施后土地复垦率达到100%,耕地恢复率超过了90%,农田产量在复垦后的1年~3年达到正常农田水平,不仅实现了采煤塌陷地的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且有效解决了引黄干渠清淤及处置难题,达到了“治塌亦治淤”的生态效果,对煤粮复合区采煤塌陷地修复治理具有示范作用。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宝山铅锌银矿是位于郴州市桂阳县城的城中矿。桂阳县“城以矿兴、矿以城旺”,被誉为“八宝之地”,素有“千年矿都”之称。公司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积极探索转型发展道路。使用先进工艺源头控制污染排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依托悠久的矿冶历史背景和文化打造湖南首个工矿旅游景区,先后获批“国家矿山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称号,被列入全国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余公顷,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起来、美起来、活起来的根本性扭转,昔日“荒山疮疤”蝶变为“旅游胜地”,“千年矿都”化身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矿山城市,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具有示范作用。
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改革开放第一批非公有制企业,所属东方希望重庆水泥有限公司是全国单体产能最大的水泥企业之一。近年来,该公司牢固树立并践行“两山”理念,切实落实“边开采、边修复”,创新“石电共生”“采复并举”模式,采用露天台阶式分层开采技术,构建形成“先覆后采”土地循环、“截流蓄灌”水循环等系统。累计修复受损土地50公顷,实现终了区域100%生态修复,年减碳307万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先后获得“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为长江经济带绿色矿山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丰都经验”,是露天水泥灰岩矿综合治理、系统修复的样板。
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我国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单位之一,矿山将安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矿山开采修复全生命周期,坚持保护优先、源头防控,优化采矿方法、选冶工艺、尾矿库堆存方案,加强表土剥离保护、固废综合利用,针对崩塌、滑坡、溃坝、泥石流、氰化物污染等问题隐患,以及矿山所在地属喀斯特山区地形,按照“边开采、边治理(修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固废利用、表土收集、土壤改良、植物筛选、植被重建等措施开展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将废石场复垦区域建设成为现代化农业生态园,解决少数民族地区村民就业,助力脱贫攻坚,以绿色引领矿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是露天与井工联合开采金矿综合治理与复垦利用的范例。
昆阳磷矿是云天化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下属露天矿山之一,“让矿山铺满绿色”既是几代矿山人坚定的选择,也是矿山始终坚守的“绿色发展核心价值观”。自20世纪80年代起,昆阳磷矿就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确立“矿开采到哪里,复垦修复就跟进到哪里,恢复生态,不留遗憾”的工作方针,开展矿山生态修复探索研究,实施矿山生态修复与矿业共生绿色创新发展新模式,积极主动融入典型地质剖面保护、滇池流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通过采空区内排回填、边坡治理、复垦绿化、景观塑造等修复手段,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效果治理和恢复;围绕“盘活存量、发展增量、做好示范、带动周边”的原则,昆阳磷矿加强土地资源二次开发,探索矿山地质公园建设,发展林下经济,持续提升复垦区总体经济价值。推动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协同发展,可为长江经济带磷矿资源绿色开发与生态修复提供有益借鉴。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陕西高水平发展的领军企业和煤业卓越发展主力军。陕西陕煤曹家滩矿业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高水平发展的排头兵,始终不忘社会责任,在保障国家能源供给、支撑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实践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的新方法,因地制宜,标本兼治,提出兼顾煤水协同开采的“保水、治水、节水、用水”地上下系统修复模式,并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带领周边村镇农户共同打造“千亩粮田、千亩药园、万亩林草”的生动实践,以生态修复推动黄河流域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形成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曹家滩模式”,是北方防沙带井工煤矿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创新、系统治理、综合利用的范例。
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的郭家沟铅锌矿在习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认真践行“两山”理念,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同步推进的发展思路,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根本原则,坚持保护优先、源头防控。矿山采用地下开采,利用全尾砂分级充填技术将采空区全部充填,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塌陷、占用等土地损毁;注重科学技术创新投入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推广绿色采选技术、生态修复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实施绿水青山提升、金山银山提质、“两山”转化拓展工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持企地共建共享,保障员工福利,建立带动群众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生态惠民利民,构建共享共赢的新型矿群关系。矿山实现了资源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得益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支撑的发展形态趋势,为推动矿业经济绿色转型和高水平发展贡献了“金徽力量”。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威斯特铜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紫金人高原品格,按照“边开采、边修复”原则,探索出了德尔尼铜矿高原矿山生态修复的新途径。2019年,德尔尼铜矿被自然资源部纳入国家级绿色矿山。德尔尼铜矿地处高原高寒高海拔区域,缺氧缺土、降雨频繁、施工窗口期短等是矿山生态修复的瓶颈。在坚持保护优先、抓好源头防控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因地制宜、科技赋能,扎实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构建矿山生态环境修复长效化机制,同时也加强管护,巩固生态治理成效,极大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的同时,保护扩展了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谐发展,为青藏高原金属矿绿色开采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