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诺科技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来源:火狐直播app下载 发布时间:2024-06-15 12:45:14公司主要为大型建筑、数据中心、金融、医院、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电力用户侧客户提供能源物联网产品及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公司作为电力用户侧的能源物联网产品及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基本的产品和服务贯穿能源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共同构成新型电力系统下数字化、电气化、低碳化的产品服务生态链。
其中,能源物联网产品是指公司利用自主核心技术设计、研发并生产的计量测控类、保护分析类、电气安全类及通讯传输类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系统;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是指公司依托能源物联网产品底座,以电力系统用户侧需求为导向,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配电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行业经验相融合,实现电力系统和关键设备互联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协同,为客户持续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助力建设绿色低碳、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目前,公司的能源物联网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感知层和网络层。其中,感知层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测量测控类、保护分析类、电气安全类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系统;网络层产品最重要的包含智能
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科学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对信息化的要求慢慢的升高,银行机构纷纷加大采购更多的相关电子设备且对其使用强度愈加频繁。这一些因素共同导致金融机构内部电气系统的负荷大大超出原有设计标准,极易导致火灾等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有效解决金融领域的电气火灾隐患,保证银行机构的用电安全,引入“用电安全监测云平台”已势在必行。
公司开发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是通过自主研发的能源物联网软硬件产品及算法,实现对重点隐患用电回路状态信息的实时监视,并将数据动态实时上传至“智慧用电安全监控云平台”,进而实现客户用电安全的远程监测,大大降低安全风险隐患,提升客户用电安全水平。该解决方案具备三大功能,第一,可以对用电回路实时监测预警,按回路用途和负荷分类,并进行电量统计、漏电监测、隐患分析等;第二,实现分层分级监测管理、设备管理与预警,配电线路断电预警,进行辅助判断,降低复核次数;第三,对相关电能设备做管理与预警,预警信息实时上传,减少消防隐患。
公司开发的医院行业解决方案主要借鉴一站式监控、指挥、协作的思路,打通医院运维流程、建筑状态以及设备信息,基于公司在能源物联网与机电智能化运维领域的丰富经验,将设备综合监控技术(楼宇IoT)、数字能源监控技术(能源IoT)和医院业务流程三者有机结合,有效实现系统集成、子系统联动、智能化统一集中管理,达到本地自治、云端计算的高效协同。该解决方案具备三大功能,第一,设施安全:依托于物联运维平台,进行设备设施的自动化监控与信息化管理,保障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第二,效率提升:通过高效便捷的移动端工具和数字化手段实现维修/巡检/保养等关键保障业务的线上、线下闭环管理,让后勤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第三,绿色节能:对医院能源、机电设备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在保障病患就诊舒适度的基础上有效降低能耗浪费。
公司交通枢纽解决方案面向机场、地铁、高铁等大型公共交通场所,该解决方案对水、电、气、冷、热等能源的供应、传输和使用全过程进行管控,从而实现交通枢纽生产要素的全面物联、数据共享和高效协同,有效促进交通枢纽安全、绿色、高效运营。该解决方案具备四大功能,第一,能够全面监控供电、供水、供气的各个环节,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情况,通过管理节能减少能耗浪费;第二,可以有效评估单位旅客能耗、空调性能系数、冷站能效比等能效指标,对标行业先进值,明确能源绩效等级和节能技改工作重心;第三,能够基于建筑内环境参数以及旅客等信息,智能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工况,在保障旅客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耗和人工调控工作量;第四,可以对交通枢纽内部商户用电、用水进行分户计量计费,通过能耗预付费模式提升管理效率。
公司工业园区解决方案是以工厂园区的业务场景需求为导向,建设与生产管理紧密互通的智慧能源管控平台,有效完善了园区企业能源以及碳排放管理体系。该解决方案具备四大功能,第一,有效打通光伏、充电桩、储能、空调、照明、动力、给排水等子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能源系统一体化智能调度和管控,充分就地吸纳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多元化、清洁化,降低用能成本;第二,可以全面监测用能工况,结合产量、能耗、排班等信息进行能源绩效评估,通过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挖掘节能潜力;第三,具备以行业指南为指导对企业进行碳排放核算和碳资产管理,为园区和企业提供节能降碳指导建议;第四,以专家知识和AI算法为基础,对用电安全隐患、设备运行故障等进行智能预判,实现故障预测性维护和前瞻性预警,减少故障停机、停电,保障生产连续稳定。该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挖掘园区低碳潜能,提升园区建筑整体能效水平,为工业园区企业的绿色制造、低碳可持续发展持续赋能。
公司主要采用“产品+解决方案”的盈利方式,通过持续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为下游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能源物联网产品及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基于行业特征,公司主要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技术论坛、技术交流会、召开新产品发布会、与设计院进行业务合作、主动拜访客户等方式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同时邀请潜在客户前往公司参观产品应用效果,增强客户体验,获取业务机会。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升产品种类,丰富产品结构,优化服务质量,在用户侧能源数字化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公司材料类采购主要包括能源物联网产品原材料和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配套设施采购,其中能源物联网产品原材料采购主要包括用于智能电力产品和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及系统中的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结构件、充电模块、充电枪、电气物料等物料采购;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配套设施采购主要为公司在为下游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所需用到的外购配套成品的采购,包括工业控制设备、IT设备、水表气表、线束线缆等。公司依托区域优势建立了以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等为中心的大湾区原材料供应链,择优选择供应商开展合作,建立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供货体系,为公司的生产经营提供保障。
对于能源物联网产品原材料,公司主要采用“订单为主+销售预测”的采购模式,定期根据销售预
测情况并结合实际在手订单组织采购活动,对标准件原材料按一定时间的耗用预计进行批量采购,对非标准件原材料按在手订单情况组织采购并保持合理备货,有效减少了公司库存积压;对于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配套设施,公司主要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的采购模式,由项目经理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对采购活动进行规划实施。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由以电力仪表为主的硬件类产品供应商逐步发展成为以自主生产的智能电力产品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为基础、以自主研发的算法和系统为核心的电力用户侧数字化能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数字化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涉及现场勘探、工程施工等环节,公司在项目实施中通常通过向专业第三方供应商进行咨询服务、劳务外包等方式执行上述环节。随着公司解决方案类收入的不断提升,公司相关服务类采购的规模相应增长。
公司制定了《供应商管理程序》《采购管理程序》《采购计划制定与审批程序》等相关制度,对采购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公司采购部负责公司原材料采购相关工作,主要职责包括组织进行合格供应商审批、日常采购实施、供应商管理等相关工作。采购部从公司合格供应商库中选择符合条件的供应商进行询价,根据技术、质量、成本、服务、交期等因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于新供应商的开拓和引进,采购部一般通过组织质量、研发等部门协同进行实地考察、资质查验、样品检验等方式,确保供应商的资质认证齐全,保证采购的渠道畅通和质量稳定。
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坚持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研发与创新。公司研发采用IPD体系及核心思想,强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组织研发活动并最终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价值。公司IPMT委员会(集成产品管理委员会)是公司做出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决策组织,该委员会由公司主要领导以及研发、财务、采购、生产、销售、市场、售后服务等部门负责人组成,每年年初审核各产品线及研发中心提交的产品开发及技术预研的年度路标规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定期会议方式确定项目立项、重要节点评审、和经费预算等重大问题的决策。
公司的研发模式分为自主研发模式与合作研发模式,其中自主研发模式包括产品开发、技术预研和产品技术平台开发,合作研发模式包括产学研研发模式和生态合作研发模式。不同研发模式的有机结合既能兼顾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研发上短期、中期、长期的不同需求,又能在坚持自主研发的核心机制上充分发挥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优势资源,取长补短,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打造核心技术竞争力。
公司生产制造以精益思想为基础,持续推进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产线建设,在产品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通过长期改善提升,实现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车间订单排产时,由仓库通过WMS系统采用仓储亮灯货架,协同PDA发料、AGV配送,实现按单提前主动发料,同时结合MES系统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过程精细化来管理。
公司主要采取以直销模式为主、经销模式为辅的销售模式。其中直销模式为公司通过招投标和非招投标(含商业谈判、询价议价等)方式与客户直接签订销售合同,向客户提供产品或解决方案,公司直销模式的客户类型主要包括终端用户、工程总包商、电力成套设备商、系统集成商等。
自成立以来,公司深耕于电力用户侧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始终坚持自主技术创新,持续投入研发力量。凭借持续性的研发投入、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多元化的人才梯队建设,在电力计量与测控、设备保护与控制、电气安全监测及新能源汽车充电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发技术成果,公司产品先后荣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三等奖、珠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荣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效果显著。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195项,其中发明专利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82项,并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4项地方标准和6项团体标准的起草。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一支高水平、高学历、丰富产业化经验的研发团队,汇集了涉及计算机科学、通信工程、电气自动化、机电暖通等不同学科背景和多元化从业经验的高层次人才,拥有向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微服务及容器技术、云计算及边缘计算技术、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技术等领域进行创新攻坚的综合能力。近年来,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广东省民营创业创新产业300832)化示范基地、珠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实行矩阵式研发管理模式,多种研发模式并行,配备了完善的研发设施,拥有EMC(电磁兼容)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失效分析实验室、高压实验室、电子电气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等多个先进实验室,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完善的制度基础和设施条件。
未来,凭借在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公司将继续在电力用户侧能源数字化服务领域保持并提升产品竞争力,帮助用户实现更快的发展。
公司的产品或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大型建筑、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各类电力能源服务需求的行业。由于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应用行业范围较广,不同行业客户需求各有差异,公司需要
为不同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系统解决方案。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拥有一支经验丰富、技术实力过硬的销售团队,构造了较为完善的营销服务体系。公司通过在全国重点城市设立营销中心,统一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推广,设立了华南、华东、华西、华北、华中、新疆等大区销售团队,并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半导体、数据中心、医院等重点行业组建专门的营销团队。对于银行、境外销售、新领域大客户的开发和服务则由总部战略客户中心直接负责。此外,公司设立解决方案部、服务运维部、商务部等后台支持部门,开展品牌宣传、客户开发、售后服务等工作,以便更加便捷的获取项目信息和服务客户,通过与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满足客户后续的潜在需求。公司与客户常年保持密切沟通,通过定期巡访、技术交流会和运维管理交流会等形式跟踪客户的使用体验,与客户探讨能源管理,为客户提供升级、改造等技术方案达到充分挖掘客户需求,拓展业务合作机会。
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和系统集成能力,这些技术和方案的形成离不开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对新进入者构成了壁垒。公司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专业的服务水准,赢得客户信赖,成功实施了诸多标志性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源服务解决方案,积累了宝贵的可推广的项目实施和运作经验。与此同时,公司在总结早期建筑领域示范项目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创造客户价值,持续探索扩大能源管理系统应用范畴。近年来,凭借良好的市场口碑效应以及对行业需求的精准把握和深刻理解,公司电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在大型建筑、数据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园区等重点耗能耗电行业广泛应用,并树立了较强的市场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电力能源服务行业属于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相对缺乏,且公司物联网创新产品的研发设计对于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更为严格,不仅需要对于基础通信技术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同时还需要掌握物联网细分领域的专业知识。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组建一支从业经验丰富、行业理解深刻、专业知识互补的管理团队。公司管理团队核心员工自成立初期即加入公司,具有多年的电力能源服务领域管理工作经验,并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合作效应,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技术研发战略得以紧跟行业发展方向。此外,公司管理层、中层管理干部及核心技术人员大多持有公司股份,人员结构较为稳定,为公司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经营情况回顾
公司已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600941)、南方电网、华润集团、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华为、吉利、阿里巴巴、京东、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美的等知名客户及集团在不同领域开展广泛合作,未来,公司计划在保持能源数字化服务竞争力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优势,以优质的服务不断增加客户满意度,深化和现有客户的业务合作,从而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加速新增产能的消化。公司将不断完善销售网络和服务团队建设,大力开拓新客户。由于业务模式,公司服务的客户数量众多且地域分布较为分散,对单一客户的销售集中度较低,所以仍需要通过开发新客户来加速新增产能的消化。公司将不断规范和完善销售管理制度,逐步搭建面向多类应用领域的专业营销服务团队,提升销售人员的技术知识和业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凭借在市场中优秀的产品及服务质量口碑获取更多的客户订单。
基于对宏观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三年,公司将巩固既有公共建筑行业的优势地位,重点耕耘数据中心、电子半导体、医院、学校、交通和工业行业,进一步加大电力电子、微网管控等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依托用户侧市场资源的积累,自主生产工商业储能等核心设备,完善数字化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全球正在加快绿色低碳基础设施布局。中国于2020年9月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3060”双碳目标,开启了“双碳”目标引领下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我国电力消费规模逐年增长,全社会用电量由2011年的4.70万亿千瓦时增长至2022年的8.64万亿千瓦时。《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中提到推动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水平是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和碳释放量的关键。根据《中国电气化年度发展报告2022》,2021年我国电能
占终端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6.9%,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0、2060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需要分别达到35%和70%。
“双碳”是国家的战略目标,电力系统要为实现“双碳”目标承担自己的责任,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我国电力行业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电力行业任务重、责任大。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平稳供应的同时实现深度减排,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是根本,提高能源效率是关键,电力系统的数字化是核心技术支撑。
国务院发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提高节能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能耗“双控”背景下,用户侧节能降耗需求快速增长,能效监测和能效管理业务迎来新的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通过数字技术助力低碳发展,需要构建更加开放、更加高效、更加智能的数字平台;推进电力系统设备联接互通,围绕“发-输-变-配-用”等电力系统全环节,持续创新连接、计算、智能等ICT价值,推进构建现代设备资产全寿命管理体系,降低电力资产的运行风险、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安全性和运营效率;推进构建现代客户全方位用能服务体系,为用户推荐最优的用能方案,最大化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建设高效型社会;推进构建新一代调度控制支撑体系,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和稳定性,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提高整体能源使用效率。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用电侧”能源服务,从智能电表等用电计量硬件产品的研发设计逐步发展成一家基于数据和算法的安全、经济、低碳的综合能源数字化服务提供商,面对“双碳”、“双控”形势下能源服务行业发展新机遇,基于能源数据及调控算法的积累,结合电力电子技术,公司将始终坚持完善以能源数字化硬件产品为切入、以能源数字化系统平台为核心、以数据服务为导向的能源数字化服务业务体系,巩固并提升自身产品的研发制造能力,为未来扩大能源数字化系统平台及基于电网与用户智能化双向互动的能源数字化服务提供高效节能、运行稳定的用电信息采集、控制设备及充电桩、储能等关键产品,实现公司的快速发展。三、未来展望
随着新能源发电装机的持续提升,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电力系统叠加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的同时,也催生出诸多“新”特性——能源资源配置将呈现高弹性;电气化能源消费因双向多源而呈现高互动;本地低碳能源供应将促使能源消费呈现低成本;各类能源系统将依托数字孪生实现高融合。
能源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度应用,将成为推动电力系统升级的关键成功因素,帮助电力系统更好适应并应对“四高一低”变化趋势。未来,在电力数字化新型数字引擎的驱动下,电力系统将变得更安全、更绿色、更高效、更友好,让电能更好地服务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
在去中心化、终端电气化的行业背景和发展趋势推动下,电力系统“源、网、荷、储”的互动会逐步加速、加深,打破传统价值链的边界,打破传统电力系统“源随荷动”的强计划属性,电力供需将变得越来越灵活、随机。
公司以自主研发的传感设备、边缘网关、软件平台、智能算法为核心,主要为各类建筑、工业企业、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行业客户提供能源物联网产品及数字化能源服务,帮助客户精确、安全、高效的掌控能源的使用与消耗。公司产品所处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涉及行业政策主要为智能建筑与节能减排、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是国家重点鼓励和扶持的行业,符合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25年中长期发展纲要。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及节能减排政策、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建设、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等因素的推动,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发展。
公司业务的主要领域集中在建筑、工业企业、数据中心、轨道交通等行业的电力和能源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创新”和“客户需求导向”的双核心驱动战略,以满足客户在用电和能源管理方面的需求。经过二十余年的积累已经构建了包括智能硬件设备、通信网关、软件平台、数据分析和技术服务在内的综合技术优势。
为了进一步巩固技术优势,公司未来将继续投入精通行业技术的专家团队,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用能特性,挖掘结合实际业务的特色需求。通过提供定制化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高用能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此外,我们将把之前积累的技术优势与后续的行业专业知识和经验相结合,形成更高的技术壁垒,以保持市场竞争力。
公司以“从物联到智联,推动智慧用电、绿色用能”为使命,致力于为客户提供能源物联网产品及能源数字化解决方案,秉持“创业不息、创新不止、创造不凡”的企业精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数字化、电气化、低碳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满足用户在新时期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安全稳定的用能及运维需求,致力于持续赋能客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国家积极推动的双碳目标、东数西算、新基建和产业互联网等政策背景下,企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为了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公司基于能源数字化平台的三阶段规划,旨在加大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力度,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公司将继续完善“微电网+”的产品布局。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将为客户提供快速、低成本、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以满足他们在新兴场景下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实现能源数字化转型,还将助力客户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公司将重点关注虚拟电厂、新能源、储能市场的发展。在技术研发方面,我们将投入更多资源,致力于探索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制。通过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在市场端,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公司将加强与重点客户的合作,共同推进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通过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在数字经济时代抢占先机。
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将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提高员工素质,激发企业活力。同时,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保持市场竞争力。
随着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如新竞争者大量涌入本行业,将导致产品和服务价格的下降,行业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能效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各用能系统(变配电、照明、空调、给排水、热水及其他设备)的能耗信息,分析各类设备正常运行中反映出来的能源传输、变换与消耗特征,发现能耗漏洞和节能空间,帮助用户调整用能策略和设备检修,达到能源最优化、最经济使用的效果,实现“管理节能”和“绿色节能”。能效管理系统目前在大型公共建筑中逐渐使用,但尚未大规模被用户认知。未来随着用户对建筑综合节能的重视与对相关应用产品的熟悉以及相关行业标准的建立,能效管理系统将更大范围的应用于大型建筑各细分领域。四、风险因素
电力能源行业市场前景广阔,下游应用领域需求旺盛,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同时面临来自国内和国外同行业公司的竞争。目前,公司在技术积累、产品品种类型、经营规模等方面与国际巨头仍有一定差距。
公司未来如不能在研发创新、市场开拓、产品服务等方面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将可能无法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会对公司的市场份额、产品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公司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公司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较高,产品主要原材料包括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器件、结构件、充电模块、电气物料等,部分原材料受相关大宗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若未来相关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大幅波动将对公司原材料成本和盈利水平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此外,近年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等客观因素影响,进口芯片供应出现一定程度的短缺,供货周期延长。为缓解了芯片供应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公司使用国产芯片对进口芯片进行替代,但在未来,若芯片供应持续紧张,或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受阻,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及产品交付周期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32,344.60万元,占资产总值的比例为30.63%,较年初增长29.79%。随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呈上升趋势。若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下游的行业持续不景气或公司信用管理措施不能持续加强,客户可能出现延期付款,甚至违约情形,将发生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增加的风险,并对公司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存货主要为原材料、系统项目成本等。报告期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5,009.64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4.21%。随着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公司提前备货以满足生产需求,存货可能继续增加。若公司不能对存货进行有效管理或系统项目实施进度未达预期,较大的存货规模将会对公司流动资金产生一定压力,且可能会面临减值的风险,影响公司运营效率及经营业绩。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为 40.41%,如果公司不能依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和创新、或行业新进入者大量增、人工及原材料成本上涨等,将加导致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经济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存在下降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